索 引 号: 113700000045022274/2006-55184 主题分类: 其他
成文日期: 2006-09-05 发布日期: 2006-09-05
发布机关: 山东省人民政府 统一编号:
标  题: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授予李振华等3名同志山东省人民教师荣誉称号的通报
发文字号: 鲁政字〔2006〕217号 有 效 性: 0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关: 山东省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鲁政字〔2006〕217号
成文日期: 2006-09-05
统一编号:
有 效 性: 0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授予李振华等3名同志
山东省人民教师荣誉称号的通报

鲁政字〔2006〕217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在历届省领导班子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工作,团结奋斗,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全省教育战线涌现出一批事迹突出的模范人物。为表彰他们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的显著贡献,激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省政府决定,授予沂源县实验中学李振华、平度市第一中学于振玺、文登市实验小学侯溪萍等3名同志“山东省人民教师”荣誉称号,享受省级劳动模范待遇。
  “山东省人民教师”是我省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最高荣誉。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师德、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对教育事业真挚的爱,诠释了人民教师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崇高思想;学习他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学习他们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要以他们为榜样,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勤奋工作,积极进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推进我省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山东省人民教师简要事迹


                                山东省人民政府
                               二〇〇六年九月五日


  附件:  

山东省人民教师简要事迹

李振华同志简要事迹

  李振华,男,69岁,中共党员,沂源县实验中学原校长。先后荣获山东省模范教师、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他忠诚于老区教育事业,追求执着,无怨无悔。1953年春天,李振华同志17岁时响应党支援老区教育的号召,从正在就读的南京师大,来到沂蒙山腹地沂源县韩旺小学,一干就是12年,后来又到相邻的张家坡中学工作15年,于1982年调到县城关二中至退休。50多年来,他多次放弃了进城、回南京、转行、提升的机会。期间,有条件优越、岗位诱人的调动机遇,有十年“文革”的不幸遭遇,有忠孝不能两全的人生遗憾,也有爱情与事业选择的考验,但都没有动摇过他扎根沂蒙山区、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2001年,沂源县韩旺镇的乡亲们为表达感激之情,自发捐款为他立了一座汉白玉半身雕像。这洁白无瑕的汉白玉雕像,凝聚了老区人民对他们所爱戴的人民教师李振华的眷眷深情。他安于清贫,乐于奉献。李振华同志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从不讲条件,不计报酬。来到沂源后,他以惊人的毅力先后克服了语言关、吃饭关、感情关,很快在沂蒙山扎下了根,并与山区人民结下了难分难解的情谊。他对自己,处处精打细算,生活俭朴;对他人,无私奉献,不求任何回报。在他工作过的地方,每一处都有受过他资助的人。为了不让贫困生辍学,他始终省吃俭用,省下工资资助贫困学生。自工作第一个月起就拿出工资的1燉4资助贫困生,坚持至今。退休时,又将大半辈子积蓄的1.5万元和国务院津贴全部捐出,在他工作过的三处学校建立奖学基金,在他的带动下,8年来社会各界向“振华奖学扶困基金会”捐款近200万元,已资助贫困学生五千余人。他在2001年应聘万杰朝阳学校任初中部校长后,将年薪5.5万元全部拿出资助23名学生。53年来他累计捐出资金36万多元,资助贫困生2000余名,其中全部由他资助到大学毕业的孤儿和贫困生有36名。
  他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甘为人梯。50多年来,他为贫困山区培养了近万名学生。李振华同志笃信“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格言,处处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他的原则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要求教师做到的,干部首先做到;要求干部做到的,校长首先做到”。对学生,他讲求“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提出“转化一名后进生与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一名学生同等重要”的观点,对后进生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对教师,他总是千方百计为他们树梯子、压担子、铺路子,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为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干部和教学业务骨干人才。
  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教育战线上的有功之臣,他先后5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刘少奇、李鹏、王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其事迹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广泛报道。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他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从小教育他们自强自立,从不借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为他们谋取特殊利益。为了更多的学生,他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父亲病危时,为不耽误学生的学业,让儿子替他回南京尽孝,还耽误了儿子高考复习。
  李振华同志因近半个世纪的奉献,而被称为“蒙山牛”,振华精神--奉献,已成为韩旺中学的校魂。他将自己的大半辈子奉献给了老区,将一颗永恒的爱心融进蒙山沂水,融进老区人民的心中,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民教师的优秀品质。

  于振玺同志简要事迹

  于振玺,男,43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平度一中数学教研组组长,曾获山东省优秀教师、青岛市人民教师等称号。
  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他模范履行教师职责,以极强的事业心和使命感热爱着教育事业,热爱着学生。他讲究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注重思想教育与科学知识的结合。他以尊重、信任、理解为基础,以疏导、沟通为核心架起了与学生间爱的桥梁。23年来,他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所带过的班均被评为平度市或青岛市先进班集体。
  他爱生如子,从思想、学业、身体、心理等诸方面关心他们的全面成长,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被学生亲切地称为“爸爸”。清晨的操场上他总是第一个到位,晚上等最后一名学生睡下他才离去;学生病了,医院里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学生间闹了矛盾、思想情绪上出了问题,他总是耐心细致的与学生促膝相谈;学生生活中出现了困难,他会毫不犹豫的慷慨解囊。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二十几年来他资助过的学生非常多。
  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社会负责,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育人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不忽视每一个孩子。他关注优生的发展,更加关心照顾“落后生”的成长。他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用心的老师。教育不好学生是老师的无能。”每当他送完毕业班接新生的时候,都会出现很多家长强烈要求让自己孩子到他班学习的情景。
  他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专业水平,善于学习、勤于钻研,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十几年里,他实践研究了“数学尝试教学法”,与全体数学组教师一起探索创新出了“数学六部曲教学法”及“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其中“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并在青岛市中小学推广,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和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他团结同事,热心指导青年教师,带出了大批业务骨干。05年被青岛市聘请为“7+1”高考研究小组核心成员。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身患多种疾病。有时站立都很困难,但他咬紧牙关,不喊苦不喊累,始终以顽强的毅力和他的学生们在一起。2006年春天,因椎间盘突出症复发,上课时只好用绷带缠住腰部,或倚着讲台,或靠着黑板,站不住了,就在地板上躺一会再起来讲课。在回家休息的几天里,当同事们看望他时,他还正趴在地板上备课。
  他淡泊名利,不为优厚的报酬、优越的条件所动,表现出了一名人民教师的高尚品德。2000年,有一所滨海城市的重点高中,以高薪、给妻子安排工作、安排住房和子女上学等待遇聘他到该校任教,几次上门都被他婉言谢绝。
  于振玺同志以高尚的师德、扎实的工作作风、精湛的教学艺术、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和对教育事业真挚的爱,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光荣而神圣的使命。

侯溪萍同志简要事迹

  侯溪萍,女,36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文登市实验小学校长。曾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改实验先进工作者、全国科研型校长、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教育年度创新人物、威海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
  侯溪萍同志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自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就无怨无悔地当上了一名“孩子王”。为使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每当接手一茬新生,都及时通过个别谈话、走访家长等多种形式,摸清情况,采用“三励”教学法,对症下药,即对优生“勉励”,让他们当好表率;对中等生“激励”,让他们奋起直追;对后进生“鼓励”,主要是发现闪光点,树立自信,实现转化。她还探索总结出“个性张扬法”、“弱苗滋润法”、“集体鼓励法”等许多新的教育模式。十多年间,她所带的班级具有很强的向心力,年年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她本人成为最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老师。
  她善于学习,倾心于教育科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她提出了“丰富积累,体验生活,轻松写作”的观点,形成了自己的习作教学思路,十几年来,她所教的班级总能涌现出一批“小作家”。她先后承担并指导了国家级实验课题“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实验”、“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语文评价实验”、“个性化作文实验”、“网络教学实验”,省级课题“五段式作文实验”、“电脑作文实验”等,均取得优秀实验成果,探索总结出“独立阅读四步自学法”“综合无痕教学法”等较为先进的学习方法,并先后在全国、省、市课题实验年会上进行典型经验交流。
  作为一名校长,她在严格要求自己、发展自己的同时,还为广大教师的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她积极鼓励教师学习,支持他们进修。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实验小学的教师们已形成一个专家型、科研型、创新型的和谐团队,几乎是人人有课题,人人出成果。她注重团队建设,努力营造学校和谐环境。每当节假日,她都会给每一位教师写一封信或发一个手机短信,进行心灵的沟通。课余饭后凡是能和教职工交谈的时间,她都不会放过,她同老师们拉家常、谈生活、谈工作、谈情感,让人倍感亲切和温暖。她勇于创新,带领全校教职工务实争先,开拓进取,坚持走出了一条以创新为起点的学校自我发展之路,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侯溪萍同志18岁踏上讲坛,在19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从一名普通教师逐渐成长为一名年轻有为的小学校长。她有着过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探索、创新教育办学理念,实践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为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