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实现山东省交通领域“一码通省”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情况
(一)加强“一码通城”建设顶层设计规划。为加快数字青岛建设,全面推进“一码通城”场景应用,青岛市不断加强“一码通城”建设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制度和工作体系。制定了《青岛市“一码通城”工作方案》,成立了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具体工作推进专班,形成领导小组抓总,大数据部门建平台,各业务领域主管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体系,责任明确,分工清晰,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建设“四位一体”青岛码平台。2022年7月,青岛市建成了“一码通城”综合服务平台,精心打造了全市一个码——“青岛码”,形成了集管理、服务、监管、发布“四位一体”的平台体系,实现了发码、展码、验码等功能,支持动态码、静态码等多场景、高并发应用,为各领域“二维码”与“青岛码”多码融合、互认互通提供全流程平台支撑,目前已融合了健康码、医保码、电子身份码等多个码的功能,并实现在政务服务、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疫情防控等9大领域33个场景推广使用,实现在部分政务大厅、医院、酒店等一码办事、一码就医、一码入住,有效提升了便民服务水平。
(三)探索推进交通领域试点应用。青岛市正积极探索建设公共交通出行多方式一体化的出行即服务(MaaS)基础技术支撑平台,逐步整合公共交通实时信息查询、出行路线规划、低碳绿色出行、交通旅游融合等出行全流程的信息服务,实现交通出行数据有序共享、行业协同管理,为公众高效、舒适、定制化出行提供精准服务。在交通领域“一码通行”方面,青岛市市正积极探索推进“青岛码”与公交、地铁“乘车码”融合互认,前期已实现在公交试点线路(市区31路环线)和地铁大数据实验室环境下刷“青岛码”乘车。目前,“爱山东·青e办”APP已集成公交、地铁的SDK,将公交、地铁“乘车码”以“码包”的形式发布到“青岛码”上,初步实现交通领域“一码通行”。
(四)完成与省“居民码”融合部署。根据省“居民码”建设工作部署,“青岛码”平台作为省“居民码”的市级分平台,需按照省平台统一要求进行生码、亮码。目前,青岛市“青岛码”平台已实现与省级“居民码”主平台的互联互通,正在逐步调整市级现有码服务,分领域开展新旧码引擎的平滑过渡和业务兼容,以省“居民码”编码规范对外开展业务场景建设和推广运营。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一码通城”建设的统筹协调。发挥青岛市“一码通城”工作专班的协调机制作用,进一步加强研究解决“一码通城”在各重点领域应用过程中遇到的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相关问题,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扎实推动各项任务落实,有序推进“一码通城”建设。
(二)进一步完善交通领域“一码通行”。按照省“居民码”编码规范,积极推进“青岛码”与公交、地铁乘车码融合互认,协调青岛市交通运输局、青岛国信科技公司、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及青岛城运控股集团等研究交通领域“一码通行”技术改造方案,推动公交、地铁“乘车码”“双码融合”,打造数据共享、实时互动的MaaS平台,为市民提供整合多种交通方式的一体化、全流程的智慧出行服务。
(三)进一步发挥“青岛码”在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围绕个人出生、教育、就业、就医、养老等全生命周期社会化场景与领域,持续开展“青岛码”场景应用的接入,强化在政务办事、门禁通行、医疗健康、交通出行、文旅等场景的服务能力。
(四)进一步强化“一码通城”运营工作。按照社会化运营模式,成立专业化运营管理队伍,创新运营服务模式,形成配备合理、稳定可持续的运营保障力量,不断提升公众知晓度。充分运用多方资源,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银行参与、市场运作”为手段,围绕“一码通城”构建相关产业生态圈,创造社会发展新业态和经济增长点。
山东省大数据局
2023年6月15日
(联系处室:电子政务处,联系电话:51785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