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3-06-11 7:00

陈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全省中小微企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厅会同省税务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山东银保监局对您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前期工作情况和下步工作措施答复如下。

一、当前我省引导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作情况

(一)确保企业减税政策落地。

落实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所得税税前扣除、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优惠政策、小型微利企业减征所得税、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等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经济活力,助力企业扩大再生产。

(二)实施稳岗返还政策保障就业。

对符合条件的不裁员或少裁员参保企业,按照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一定比例返还失业保险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削减职工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等相关支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提高了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上限,我省按最高返还比例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2022年大型企业稳岗返还比例提高至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中小微企业和参照执行单位稳岗返还比例提高至90%,全面推广“免申即享”办理模式,切实发挥了失业保险稳岗位作用。

(三)稳妥开展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

指导辖区银行机构落实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要求,提前摸清企业资金状况,了解资金接续意图,“一企一策”灵活采取展期、借新还旧、无还本续贷、变更授信品种、调整还款方式等形式,做好存量贷款资金接续安排。2022年,省内银行机构累计为7.8万户受疫情影响企业办理延期还本,涉及贷款金额2675亿元;为9531户企业办理延期付息6.4亿元。同时要求银行机构在对受疫情影响企业贷款开展风险分类时,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原则,在符合各项监管要求的情况下,综合考虑企业经营现状、未来发展前景、受疫情影响情况、政府支持力度等各项因素,不单独将疫情影响作为信用风险劣化和风险分类下迁的基本依据。

(四)持续推进信贷资源“增量扩面提质降本”。

引导银行机构面向中小微企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进一步针对单户授信1000万元(含)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下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实行“两增”考核,指导银行机构单列小微信贷计划,努力实现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速高于各项贷款,有贷款余额户数高于年初水平。截至2022年末,辖区(不含青岛,下同)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7310.14亿元,较年初增长18.74%,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750.17亿元,较年初增长26.9%,高于各项贷款16.04个百分点,有贷款余额户平均贷款利率为5.25%,较2021年下降0.34个百分点。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提升中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占比,截至2022年末,辖区中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占比为17.53%、51.67%,分别较年初提升2.16、1.16个百分点。

(五)推进信用信息共享。

不断深化完善银税互动业务模式,引导银行机构依托纳税数据开展企业风险评估和画像,借助线上化、数字化服务手段优化申贷办贷流程,企业可在授信额度内通过线上方式随时取用,从而实现企业纳税数据向融资信用的高效转化。自“银税互动”业务开展以来已累计授信企业22.8万户,授信额度达2016.49亿元。引导银行机构进一步充分挖掘各类信用信息,建成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省级节点,初步汇聚生态环境、不动产、电力、行政许可及处罚等14类37项企业信用信息,实现与20家地方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的对接联通,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撑。

(六)推动企业融链固链发展。

2021年起,在全国首先举办产业链融链固链对接交流活动,将产业链链主企业供应、技术、生产资料等方面需求向链上中小微企业发布,帮助“专精特新”等优质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研发、供应等生产环节。2022年举办覆盖11条标志性产业链和1个产业集群的省级活动11场,带动地市举办活动114场。工信部百场万企对接活动首场在山东召开,山东融链固链工作模式走向全国。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您的意见建议,下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强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的决策部署,持续加强政策解读指导和监管引领,优化工作流程,狠抓工作落实,加力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积极向国家反馈税收政策修改诉求。

税收政策的制定权属于中央事权,省级税务机关未经授权没有制定税收政策的权力。针对您提出的“出台针对中小微企业进一步降低税率的政策、对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用房产税可协调有关方面给予适当减免”等涉税建议,我们将配合有关单位开展调研工作,详细了解中小微企业在税费政策、税收管理、纳税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对企业合理诉求我们无权满足的部分,积极向国家税务总局及相关部门反馈,争取相关政策支持。

(二)多措并举帮助企业获得资金支持。

一是优化精准推送机制,实现优惠政策的系统集成、精准定位、智能推送。实现优惠政策应享快享。二是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拓展“银税互动”、无还本续贷、信贷展期等政策受惠面,“精准滴灌”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三)加强部门协同合作。

加强财税、人社、工信、银保监、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力度,建立健全部门常态化的沟通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在联合培训、宣传、信息共享、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合作。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3年6月11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服务体系建设处,0531-51782706)

责任编辑: 闫霄
分享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