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赵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建议指出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政策环境下,整合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从顶层设计、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平台建设等方面共同发力,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攻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为企业服务。对此,我厅高度重视,会同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省高度重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型企业量质齐升。2021年,全面落实企业研发投入补助、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等政策,企业研发投入财政补助、中小微企业升级高企财政补助资金达12.59亿元,惠及9200余家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加计额达980亿元,惠及企业2.8万家;为2000余家企业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超过100亿元。组织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48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截至目前,培育认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3家,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696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3家,数量居全国第一,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21家。已培育200家科技领军企业,17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89万家,居全国第三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20180家,提升至全国第五位,新增超过5500家,居全国第三位,增长38.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39.2%,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50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中,企业牵头承担的有73项;299项省级科技奖励中,企业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有121项。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升。
下一步,我厅将会同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围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研发机构建设步伐,提高研发机构占比,推动企业根据发展需要申报或设立独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研发活动,在所处行业和领域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国家和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组织现场会、媒体宣传等形式,大力推广技术创新先进经验和模式,形成涵盖各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示范体系。
二是优化科技型企业发展环境。一是建立健全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鼓励企业出题、高校和科研院所解题,大幅度提高科技计划项目企业牵头比重。科研人员承担横向科研项目与承担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在人才评价、职称评聘等方面同等对待。二是强化科技型企业创新服务供给。搭建省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公司+股权”方式,为企业提供市场化的专业化、菜单式服务。开展科技暖企、科技惠企服务行动,扩大政策影响面和受惠面。
三、打造科技型企业创新平台。一是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发展中的市场主体作用,支持我省龙头企业牵头,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及其他企业密切协同,共同建设技术创新中心。二是支持领军企业牵头成立创新联合体。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中产业化目标明确的攻关任务,优先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与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基础研究基金建立联合基金,加大对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引导企业主动融入基础研究创新体系,牵头或参与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
四、建立科技型企业创新体系。一是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优化政策措施,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工程,持续加大惠企政策实施力度,加强孵化载体建设培育,打造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升级版。二是加强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聚焦“十强”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需求,在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试行揭榜制、组阁制等新型项目组织模式,鼓励企业牵头联合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企业重大产品和创新需求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双向融合。三是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发挥龙头骨干高新技术企业在区域、行业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支持其建设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面向行业提供全产业链、高质量的共性技术供给服务,促进科研设施共享共用。鼓励行业龙头骨干采取研发众包、“互联网+平台”、大企业内部创业等模式,促进大中小企业协作、资源共享和系统集成,强化产业链创新。
五、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经理人团队建设。推动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协同合作,培育一批国家级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建设一批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培训一批成果转化专业技术经理人,进一步完善高校促进成果转化的管理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
六、以产学研为抓手推动重点产业链融合创新。进一步发挥跨部门产学研深度融合工作机制作用。加强跨部门统筹协调和横向联动,实现三部门间技术、人才、平台、资金等资源要素互通共享,促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良性互动,加快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坚持以产业链需求为导向,组织重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题对接。积极探索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发展”的全链条创新机制,深入开展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畅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途径,建立高校、地方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长效合作机制,推动科技成果高质量高效率转化。
七、推动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发挥高校示范协同创新中心引领带动作用,推动高校同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共同建设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组建研究团队、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共同承担重大项目,产出更多更高质量科研成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科技支撑。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06月10日
(联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处 联系电话:0531-5178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