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工商联:
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第20220584号代表建议《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将相关事项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情况
民营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精锐部队,对拓展投资新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培育集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近年来,我厅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安排,提高服务水平,加快促进乡村产业融合,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应有贡献。
(一)聚焦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发挥工信部门职能作用,助力贫困地区开发特色资源,培育发展优势产业。省工信厅与山亭区人民政府签订《助推山亭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框架协议》,厅领导定期到“第一书记”帮包村调研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近年来,全厅在山亭共组织举办了“心系枣庄 情满山亭 助推山亭区乡村振兴”、工信部“设计扶贫走进山亭”现场会等帮扶活动20余次,助力“第一书记”帮包村打造乡村振兴新亮点。一是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带领镇、村干部群众赴外省市调研,帮助当地发展樱桃、地瓜枣、豆制品、中草药种植、康养产业,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助力打造“百味山亭”农产品区域品牌。二是鼓励企业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不断提高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华宝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国家级试点示范名单,实现企业销售额由7亿元增长到10亿元,带动农户增收1万余元。三是积极引导企业、协会与贫困村、企业结对、与市县乡镇携手联动,开拓产业振兴新路子。每逢节日前后,积极组织爱心协会、企业,捐赠各类生产生活物资,帮扶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解决帮扶村教育力量薄弱、设施匮乏等难题,筹备建设了乡村振兴厨房、网络教室现代化教育设备等项目,为基层乡村在校学生健康成长、合理膳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第五轮厅派“第一书记”牵头带动下,依托山东土地乡村振兴集团甘薯种植领域专家团队力量,筹划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进行甘薯新品种试种。
(二)龙头企业引领,培育特色产业集群。2020年以来,省工信厅制定了《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管理办法》,引导各地重视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健全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体系,提升特色产业集群竞争力。以当地中小企业为主体,以特色产业为支柱,集聚具有产业关联的中小企业以及相关服务、管理和科研等支撑机构,积极打造区域优势和持续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区。目前,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已经发展到35家,既包括食品、家居、机械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也包括数字经济、轨道交通、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共集聚中小企业4万余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6000亿元,带动社会就业100多万人,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创新营销模式,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2018年5月以来,省工信厅会同原省扶贫办、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乡村广播,开展了“好品山东”产业扶贫乡村振兴行动,邀请行业协会、重点企业成立“好品山东”扶贫帮帮团,累计举办了近百场系列活动,签订帮扶协议100多项。2021年,省工信厅启动“山东制造·网行天下”专项行动,积极发挥电商服务商在大数据、大平台、科技金融等方面优势,通过网络直播向全球网民推介产自山东民营企业的各种特色产品,加快培育数字化网络化销售模式新业态,打造山东制造“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线上线下”融通发展新局面,推动山东制造加快迈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品牌化。
二、 下一步重点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借鉴陈少春代表建议,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重点任务部署,培育壮大民营企业经济,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发挥“第一书记”先锋作用,扎实干事服务群众。加强村两委队伍建设,在第一书记帮扶的每个村都打造出一支开动脑筋思考、主动投入工作的先锋队,增强促进乡村民营企业发展的责任感。利用每月“党员活动日”等专题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培训,着力提升村级班子素质和能力,提高村“两委”和党员的法律意识和守法水平。切实推动产业振兴。多举措助力推进山亭区企业转型升级,强化产业扶贫项目、扶贫车间规范管理,实施帮扶村道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协调解决当地企业产业链延伸发展出现的问题。积极谋划甘薯培优改良等能够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的产业项目。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协助村两委做好疫情防控、安全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电网改造等各方面具体工作。继续推进希望小屋建设项目、九阳乡村振兴厨房等帮扶项目落地实施。
二是发挥特色产业集群作用,培育提升区域品牌。以产业园区、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镇为载体,突出打造产业生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化工、高端装备、新材料、纺织服装、有色金属、绿色食品、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进一步做强支柱产业集群、主导产业集群、特色产业集群,引导市县聚焦细分领域,培育一批民营经济活跃、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要素高度集聚、网络化协作紧密的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到2025年,打造100家左右省级特色产业集群。
三是发挥各类平台作用,全方位服务企业。以推动惠企政策落实为主要抓手,强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探索实施政策整合、数据挖掘、企业画像,三位一体推进惠企政策精准匹配、精准服务。开展“山东制造网行天下·拓展年”行动。通过“流量券”方式,借助专业平台开展“云采销”,打造“超级工业城”,组织100家以上省内外行业龙头企业的采购端进驻,开展线上线下采销对接。坚持“线上线下、条条块块”的推进思路,完善“技改+”要素供需对接机制,促进扶贫产业升级和乡村产业兴旺。大力加强政银企对接,进一步优化应急转贷、首贷培植、金融诊疗等特色服务。
四是广泛集聚社会各界力量,实现多元化有机衔接。指导有关行业协会、机构帮助贫困地区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提供智力支持。组织优秀企业家队伍到重点帮扶地区推介成熟的管理办法及经验。组织设计力量主动对接,提升农副加工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发掘传统建筑、民间文化、红色文化,打造优质乡村风貌和自然田园景观,助力乡村振兴。
(联系单位及电话:省工信厅产业政策处,51782598)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