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展改革委:
《关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对照提案内容,省工信厅根据工作职能,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
(一)加大技改转型支持力度。省工信厅加快推进资源型枯竭型城市向制造创新性城市转变,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技改供需对接,“一县一策”“一业一策”指导推动智能化技改供需对接180场,在摸清需求基础上,组织300家技改服务商与技改企业互动对接,目前已实现包括枣庄市、淄博市在内的各县市区、经开区、高新区全覆盖,促进了企业提质增效、降本增效。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落实“六稳”“六保”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会同省财政厅,出台推动智能化技改相关政策,推进重大技改贷款贴息、智能化技改设备奖补政策、股权投资3项政策措施落地。2021年,省级财政支持智能化技改设备奖补政策项目281个、重大技改项目贷款贴息34个、股权投资项目12个,撬动社会投资70多亿元。其中,枣庄市智能化奖补4个、重大技改项目贷款贴息1个,共计193.95万元。支持淄博市在全国地市级首创“技改专项贷”扶持政策,目前已发放贷款21.66亿元,拉动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9.3%,高于全省28.2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2位。“技改专项贷”工作得到国务院办公厅《要情信息》专题推介和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二)加大“两化融合”支持力度。支持枣庄2021年完成2000个5G通信基站建设任务,累计完成3500处5G基站建设,新增数字化应用场景64个,2个数字经济园区被评定为省级数字经济园区,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4家企业入选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项软件产品确定省首版次高端软件,12项产品入选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项目,4项产品入选山东精品装备目录,3项产品入选山东创新工业产品。支持淄博市建成全国首个电机行业二级节点、5G智慧炼厂、5G智慧消毒供应中心,发布首批1000家企业数字化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培育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典型应用场景30个。
(三)强化优质企业培育。引导企业瞄准“专精特新”方向发展,2021年,枣庄市3家企业争取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市共有5家),5家企业获评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市共有12家),13家企业入选省“瞪羚”企业(全市共有35家),26家企业入选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市共有99家)。滕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获国家“小巨人”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支持,3家基地荣获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个平台入选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淄博市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7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3家、省制造业创新培育中心2家、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9家、省专精特新企业64家,哪吒、瞪羚类和独角兽类企业达到198家。
二、下步打算
(一)强化技改政策支持。发挥市县工信部门和行业协会积极性,“一县一策”“一业一策”推进技改供需对接,年内实现枣庄市“技改升规”对接全覆盖。构建省中小企业技改供需对接服务平台,指导枣庄、淄博等资源型城市打造技改服务商联盟,提升技改服务能力和水平。用好省政府落实“六稳”“六保”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持续加大对枣庄、淄博等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技改项目贷款贴息、设备奖补、股权投资等政策实施力度。
(二)突出抓好“两化”深度融合。引导优势产业重点企业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发挥好工业互联网平台作用,持续推动重点设备上云上平台。加快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的5G基站建设,推动5G产业与工业领域的深度融合。持续推动数字经济集聚发展,支持枣庄、淄博等资源枯竭型城市参与全省软件“四名”(名城、名园、名企、名品)提质行动,大力发展芯片设计制造、传感器制造等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依托现有产业布局,指导、帮助枣庄、淄博等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加大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考核力度。
(三)加大“三首”产品研发推广力度。鼓励引导研制单位和使用单位合作开展自主创新,研制新产品,支持认定为“三首”产品,加强供需对接,促进成果转化。针对“三首”产品制定综合性的支持政策,探索覆盖研发、检测、采购到示范应用等环节的全链条政策保障机制,落实政府和国有企业采购“三首”产品的有关政策文件,实施首台(套)保险补偿政策,推动产品应用推广。
(四)大力加强梯度纵深培育。健全以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主体的梯度培育体系,完善省市县三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发掘吸纳枣庄、淄博等资源枯竭型城市具备条件和潜力的不同成长阶段优质中小企业入库梯度培育。以促进创新发展为重点,研究制定“创新服务券”支持办法,严选服务机构、配券产品和领券条件,支持围绕创新和技术、数字化赋能、工业设计、市场开拓等方向提升能力,按照服务额度比例,单张服务券最高补贴5万元。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2年3月30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省工信厅技改处,5178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