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的工作
(一)开展政策宣传解读和精准推送。近年来国家和省出台了大量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企业的获得感还是不强。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厅在政策宣传方面实践了一些方式和方法,如: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民营企业活动,通过政策培训、政策宣讲、政策汇编等形式,着力解决企业反映的政策操作性不强、政策碎片化等问题;2020年,我厅作为试点单位,参加了我省第一批政策性文件梳理工作。针对工信系统惠企政策量大、面广企业掌握难度大等问题,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各处室业务骨干进行培训。对2016年来我厅出台的政策性文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对文件要点进行了颗粒化分解,并做出解析。为方便企业有针对性的获取政策,实现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探索了新路径。截止2020年底,共梳理上传政策性文件60个,新出台的文件全部上传,同时,所有文件均作出同步解析。这些工作措施对于促进政策落地,让企业了解政策真正得到实惠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二)多措并举缓解融资难问题。一是实施融资担保奖补政策。制定下发《山东省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政策实施细则》,进一步调动和激励各地支持扩大实体经济领域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成本,促进专注服务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二是着力推动企业应急转贷基金各项工作落地实施。积极发挥省级应急转贷基金引导作用,不断扩大基金规模。截止2021年3月底,省级企业应急转贷基金规模达5.2亿元,转贷体系累计服务企业1925家,转贷金额275.17亿元。已完成153家市、县(市、区)应急转贷运营机构备案,与134家驻鲁银行签订合作协议;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方式。聚焦“四新”经济和“十强”产业,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和制造业产业链,征集建立供应链核心企业“白名单”,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
(三)畅通渠道全力服务企业。一是拓展渠道“有求必应”。对接省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平台,建立企业问题的常态化收集、解决、反馈系统,通过人大、政协问询问政、社会聚焦、定制调查、登门走访等,不断拓展政企沟通交流渠道,切实加强政府与企业的联系。集中解决共性问题、及时解决个性问题,打通企业诉求的处理链。形成企业诉求“收集、整理、送达、反馈”一条龙工作机制,做到企业问题“有求必应”。二是整合资源“一站式服务”。围绕“贴心、专业、精准、高效”的服务理念,通过整合机关现有平台等系统,打造政策服务、公益讲堂、融资服务、科技服务、人才服务等一系列惠企服务模块,实现企业问题一次受理、一网通办、一站督办等“一站式服务”工作机制。
(四)公开纳言实行“开门决策”。为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务公开,保障公众在决策制定中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近年来,我厅相继出台了《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开门决策”实施办法》、《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重大行政决策实施细则》等相关办法和制度。在制订涉及企业的文件、政策措施时,事前、事中邀请企业及利益相关方参与,充分听取意见建议。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媒体等列席参与有关的会议,认真听取和吸纳相关意见建议。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您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我们的工作职责,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去年年底,我厅启动了
“智慧工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计划5月底前完成数据汇集,年底前初见成效,进一步提升为企业服务的工作质效。针对企业政策获取难的问题,启动数据汇集工作,通过大数据技术,汇集各级惠企政策信息和市场主体数据,绘制惠企政策图谱,实现政策整合、数据挖掘、企业画像,三位一体推进惠企政策精准匹配、精准落实。
(二)继续加大政策宣贯力度。为加大政策的知晓度和使用率,定期对国务院、省涉企优惠政策进行梳理,统一汇编成册,并制作电子版,方便企业查询使用,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落细落实。持续开展政策宣讲,深入基层和企业开展精准解读、深度解读,引导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学政策、守法纪、讲诚信,规范企业治理、履行社会责任、承担社会义务。整合大数据、统计、市场监管等部门企业数据,智能化研判企业需求和薄弱环节,为企业生成一企一策式诊断报告,分类指导、精准匹配各项政策和推送对接服务资源。为企业实现“一对一”保姆式服务。
(三)产融结合解决融资难问题。组织实施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战略合作,不断扩大合作范围,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加大对实体制造业支持;实施《山东省产业发展对接基金投资机构行动方案》,优选百家基金投资机构建立山东省产业与资本对接服务体系,采取基金合作、项目直投、组团跟投、投贷联动等方式,为全省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持;进一步建立完善企业上市培育项目库,组织开展上市辅导系列活动,借助注册制全面实施,实现上市融资。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