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我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建议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1-04-27 12:40

XXX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建议》收悉。我厅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数字山东”决策部署,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积极布局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不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着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努力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情况如下:

(一)数字经济引领增长态势基本形成。2020年我省数字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近20%,显著高于同期GDP增速,成为带动全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据中国信通院《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显示,2019年,我省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为76.46,全国排名第六位。特别是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数字经济更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提振产业中展现出强大抗冲击能力和发展韧性。

(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稳步提升。2020年全省软件业务收入达5848.5亿元,同比增长12.4%,跻身国内第一梯队。拥有中国软件名城数量并列国内第一,海尔、海信、浪潮、东方电子、中创等企业入围全国软件百强。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3676.3亿元,同比增长14.1%。海尔集团连续11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第一名,浪潮集团服务器销量中国第一、全球第三,歌尔股份微型麦克风、微型扬声器、中高端虚拟现实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际同行业之首。互联网行业发展势头渐盛,电子商务、网络视听等领域创新活跃,山东开创、海看网络、世纪开元等企业进入全国互联网百强。电信业基础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电信业务总量超过7200亿元。

(三)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我省大力推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技改工程、工业互联网“个十百”工程,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15个,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连续入选国家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成为工信部批复的全国第二个示范区,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加快建设。深入开展“云行齐鲁”活动,在全国首创“云服务券”补贴制度,累计发放补贴超过1.4亿元,带动上云用云企业22.6万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全国排名第二,遴选实施“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5G试点示范项目603个,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四)数字农业建设不断深化。乡村数字经济全面提升,全省认定各类智慧农业应用基地232个,建设运营各类益农信息社7万家、行政村覆盖率超过95%。我省建成全国唯一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建设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120处,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54处、占全国的39.7%;全球首座大型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国内首座深远海智能化坐底式网箱“长鲸1号”启用,实现了深远海养殖生态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五)新零售、“宅经济”等数字服务业快速发展。2020年,全省实现网络零售额4613亿元、增长13.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043.4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超过13.8%。全省网络零售店铺从2016年初的70.7万家增至171.2万家,县、乡、村三级服务站点电商服务覆盖率达70%以上,淘宝村、淘宝镇分别达到598个、134个。培育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1个,国家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6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50个,“山东省电商小镇”22个,多元化电子商务示范体系初步成型。

(六)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全省深入实施“宽带山东”战略深入实施,青岛、烟台、威海等九市获评“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全省所有城区、行政村实现100%光纤覆盖。移动通信网络不断完善,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全省累计建设5G基站数突破5.1万个,16市城区均已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积极推进数据中心布局建设,全省建成标准机架数量超过10万个,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运算速度和水平位于国内前列。实施“数聚赋能”行动,加快数据汇聚开放应用,上线运行山东工业大数据交易平台,加快打造数据流通生态体系。先后出台《山东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山东省数字经济园区建设行动方案》《山东省推进工业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政策环境逐步优化。

二、下步工作打算

我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推进数据要素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4”化协同发展,推动我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数据要素化,创新数据价值。加快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动能源、交通、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超前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积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实行数据资产“目录化”管理,推动数据资源统筹汇聚、有序开放、创新应用。高水平建设山东大数据交易中心,推行数据(产品)登记制度,引导数据产品先登记再流通;完善数据分级分类安全保护机制,提升风险监测、预警和追溯等能力。

(二)推动数字产业化,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特色领航产业,围绕先进计算、新型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等优势领域,加强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布局,推动重大项目在我省落地;做强关键基础行业,聚焦核心电子元器件、第三代半导体、高端软件等基础领域,合理部署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能力,打造产业集群高地;加快前沿新兴领域布局,强化人工智能、北斗导航、量子科技基础设施与创新平台建设,构建贯穿产业链、创新链的跨区域创新生态,抢先新兴技术赛道。

(三)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产业升级。深入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智能化技改,完善工业大数据生态,高水平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积极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构建农业大数据体系,改善农业生产经营质量效益;优化现代海洋产业,推动海洋养殖、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制品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透明海洋”、“蓝色药库”、海洋物联网等一批重点行动,精准培育“雁阵形”海洋优势产业集群;打造服务业融合创新模式,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推动智慧文旅、互联网医疗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布局,引领新型消费升级;打造数字贸易战略枢纽,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支撑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四)推动数字化治理,完善发展环境。建立包容创新的监管治理机制,全面梳理调整数字经济领域行政审批、市场准入、检查检测、行业监管等权责事项,放宽市场准入;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加快推进流程再造和“一次办好”改革,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努力实现全部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深化数字经济开放合作,增强与沿黄、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联动,充分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资源优势,推动要素流动、设施融通。

感谢您对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希望今后工作中继续给予指导,提出意见和建议。


责任编辑: 办公室分管处长
分享
上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