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代表第20210558号《关于加强我省农机装备创新研究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建议》的答复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1-11-04 10:08 来源: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省农机装备创新研究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山东是农业大省,也是农机化大省。多年来我省紧紧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着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09亿千瓦,拖拉机247.9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33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95%,农机化整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已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装备技术支撑。围绕加强农机装备创新研究,我省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推进农机装备研发创新。我们把研发创新作为推进农机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从2015年开始,与省财政厅联合,相继实施了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和农业(农机)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投入资金3.4亿元,设立研发项目275个,建立健全农机产学研推用融合机制,瞄准国内领先水平,跟踪国际发展前沿,充分吸收、借鉴和运用国内外农机化先进技术,注重农机化与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有机结合,补短板,强弱项,全力进行攻关。省科技厅高度重视智能农机装备的创新发展,在科技项目布局时,将智能农机装备纳入省农业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现代高效农业领域)申报指南,立项支持“大型连栋温室生产管理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要农作物高速精量排种技术研究与核心部件研制”、“面向现代高效农业的多功能田间管理技术与装备研发”、“畜禽养殖智慧装备及粪污处理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开发”、“全液压自走式多功能果园采摘作业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重大工程项目。如多作物多功能智慧播种装备研制与产业化项目突破了粒距一致性控制、播深一致性控制、口肥精准控制、基肥电驱控制、分层施肥、种肥检测以及多源异构大数据采集等关键技术,研制的基肥、口肥量精准控制系统排肥量与国外约翰迪尔、马斯奇奥等同类产品相比,基肥、口肥量精准控制系统控制精度分别提高20%、15%,缺种缺肥报警准确率提高40%,逐步打破国外高端智能播种装备的垄断局面,提高国产智能播种装备的技术水平及市场占有率。

二是大力强化高端高效、先进适用农机化机械装备检测推广应用。目前,我省具备农业机械检验检测能力资质认定的机构共15家,能力范围涉及收割机、拖拉机、喷雾机、施肥器等主要农业机械产品。已有农机相关标准140项,其中国家标准52项,行业标准82项,山东省地方标准6项,涉及农机操作、维修、机械化水平评价、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近年来,我省深入组织开展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两全两高”(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示范创建,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86个、示范市5个,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62个。农机作业服务由传统种植业向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种植、农产品初加工业等领域拓展。以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为重点,加快保护性耕作、水肥一体化、宽幅精量播种、深松整地、经济作物机械化等先进适用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步伐,引领推动全省农机化提档升级。

三是注重发挥了农机化扶持政策导向作用。注重发挥农机购置补贴补优补绿补新导向作用,重点支持了大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水肥一体化机械等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装备发展,用于补贴先进高效装备的资金,每年都在10个亿以上。在全省全面推行了农机报废更新试点,老旧农机报废量占全国报废总量的80%以上。积极争取农业农村部支持,在全省开展了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装备、大蒜播种机、植保无人机和设施大棚进行了试点补贴,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农机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但是,我省农机装备创新研究工作,离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农机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差距还很大,主要表现为:在农机装备上,传统常规、低端低效机械多,复式高效、现代高端机械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种植业机械多,林牧渔加业机械少。在农机应用上,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低;种植业机械化水平高,林牧渔加业机械化水平低;平原地区机械化水平高,丘陵山区机械化水平低;农业农村有些领域和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处于起步阶段,有的甚至还是空白。下一步,我们将联合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部门,协同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农机装备创新研发。研究制定山东省农业机械产品需求目录,加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需求侧引领。进一步加强限制智能农机装备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农机装备核心竞争力,引领我省农机行业走在全国前列提供强有力地科技支撑。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农机企业联合开展高效驱动传动、高速精准栽植、精密施肥播种、精量变量施药、高效节水灌溉、籽实和秸秆高效智能收获、以及智能养殖和智能加工等领域的“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研发支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智能农机装备。充分发挥智能农机领域省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作用,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和共享交流,探索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积极推动已立项智能农机项目技术攻关,加快研发进度,尽快突破智能农机“卡脖子”问题,实现农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是加快推动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坚持补优补绿补新导向,发挥引领效应,对高端装备机械重点倾斜、优先补贴,加快淘汰老旧农业机械,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构建以龙头企业为牵引的生态体系,全面推行农机装备产业“链长制”,集中力量支持雷沃重工打造世界级高科技非道路行走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进一步推动资金、人才、技术、项目等要素聚集,加强区域联动,壮大潍坊、聊城、日照、临沂、济宁、青岛等6个特色产业集群,到2025年省内配套率突破60%,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相配套,产业规模效益双提升的农机装备产业生态体系,积极创建国家级新型农机装备产业集群。加快促进机械化与信息化、农机与农艺融合创新,发挥智能制造示范引领作用,支持企业将信息技术引入农机装备制造环节,提升制造智能化水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支持构建面向行业设计研发、专利标准、鉴定检验和应用推广等公共服务平台。

三是加大先进农机装备和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组织实施好国家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和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创建工作,树好农机化发展样板。创新组织农机地头展、田间日等新模式、新途径,大力推广玉米籽粒收获等粮食生产及大田蔬菜、甘薯、棉花等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装备。加速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进一步强化农机与种植、畜牧、渔业、种业、农产品加工等有关方面的密切配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产学研推用多部门联合攻关、品种栽培养殖装备多学科协同联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集成配套。支持有条件的市县,探索开展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在全省建立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畜禽生产机械化等省级机艺融合应用示范基地,总结提炼机艺融合生产模式,形成适合不同地区的技术规程和技术操作要点以及装备配套方案。加快完善山东农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功能,积极推广应用农机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与装备,推动大中型农业机械配备导航定位、作业监测、自动驾驶等终端,促进农机精准作业、精准服务,力争在作业质量监管、作业面积测量和粮食自动测产等方面取得大的进展。

四是大力支持农机检验检测机构发展。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根据我省农业机械产业集群发展特点,积极鼓励更多第三方检测机构进入农机检测市场,为我省农机制造产业集群提供检测技术支持。同时,做好相关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工作,督促其规范检测行为,提高检测工作质量。重点在农机农艺结合、农业机械作业质量、农业机械出厂安全性等方面制定相关标准,用以指导农业机械产品的出厂、作业等全过程。以标准化手段完善农机标准体系,加强农机标准实施,定期组织农机标准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标准化意识。

感谢您对农机化工作的关心,请您一如既往地关注“三农”特别是农机化的发展,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建议。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1年5月11日        

责任编辑: 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分享
上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