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对我省实施种子工程攻坚行动建设种业强省的建议》收悉,经与省科技厅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种业科技创新工作。自1995年以来,实施“山东省农业良种创新工程”,经过持续不断地坚持努力,良种工程在强化育种基础理论研究、优化提升种质资源结构和质量、创制新品种、培养人才团队、搭建创新平台及培育现代种业企业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实现了全链条创新,取得显著成效。近几年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和“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之以恒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印发了《山东省种业科技发展纲要(2015-2025年)》,2015年启动“小麦玉米双增产”科技工程,大力加强育种基础理论研究、优化提升种质资源结构和质量、创制重大新品种、培养人才团队、搭建创新平台及培育现代种业企业,开展全链条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种子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4月3日,在肥城市召开的全省耕地和种子工作暨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就解决种子要害问题又进行了全面部署,就全面打赢种业翻身仗进行了具体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您的建议,发挥科技创新在现代种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推动我省种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全力推动良种工程组织模式创新。聚焦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需求,对标国内外一流品种,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的原则,分年度推进,一定周期内基本实现省内种业领域全覆盖。围绕种业全链条创新,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从种质创新、育种技术研究,到新品种选育、良种良法应用示范,实施全产业链育种科技攻关。实行产学研协同创新,根据研发任务,由牵头单位联合省内外优势高校、院所和种业企业的创新资源,按品种统一组建大团队、实施大联合、开展大攻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创新体系。坚持持续稳定支持,遵循种业创新规律,对项目完成绩效考核优秀的团队,在下一轮良种工程项目中给予持续支持。
二是开展主要动植物“重大联合攻关”,着力突破农业发展“卡脖子”技术。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市场导向相统一,以绿色增产提质增效为目标,聚焦制约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尤其是种源“卡脖子”问题,整合优势科技资源,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突出抓好农业重大科技攻关,加强组学、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等技术在育种和种质资源创新中的应用研究,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争取在主要农作物、设施蔬菜、畜禽和水产等领域育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力争破解生猪、肉鸡、奶牛等核心种源依赖进口的局面,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山东农业科技创新品牌,为实现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培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种业企业。目前,全省持证农作物种业企业近650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9家,总资产超过2亿的企业11家,种业总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登海玉米、鲁研小麦、圣丰大豆、华盛蔬菜、希森马铃薯等种业企业及品牌已驰名全国。下一步,继续培育壮大种业企业,鼓励特色企业做专做精。发挥好国家种业现代产业园、制种大县奖励政策等引导作用,充分利用省级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各类普惠性政策,引导种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种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按照市场化、商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鼓励具有特色的专业化骨干种业企业,在蔬菜等细分市场发挥作用,在专有品种、专有技术上做专做精。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优化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种业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感谢您对我省种业工作的关心支持,恳请继续多提宝贵意见建议,以更好地促进我们的工作。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2021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