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山东农机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农机装备产业基本情况
(一)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我省农机装备制造业规模居全国首位,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已形成品种齐全、配套完备的产业体系,产品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产品加工、农用运输等全部7个门类、3500多个品种,市场遍布全国各地,并销往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04亿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5%。目前,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07 亿千瓦,拖拉机247万台,联合收获机32万台,农作物耕种收 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85%,农机化整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已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装备技术支撑。
(二)重点产品优势明显。目前我省农机优势产品主要包括联合收获机、拖拉机、农用车、植保机械及农机相关零部件。2019年农机购置补贴数据显示,山东省拖拉机生产企业有90家,销量约占全国的51%;小麦机生产企业15家,销量占全国的60%以上,占据绝对优势;玉米机生产企业25家,销量约占全国的49%;植保机械产量及技术水平占绝对优势。
(三)产业配套体系健全。我省农机零部件产量占全国总量的50%左右,是国内农机装备制造业配套能力最强、体系最全的省份,涌现出潍柴发动机(潍坊高新区)、义和车桥(潍坊诸城)、谷和传动(潍坊坊子区)、雷沃传动(临沂平邑)、弘宇提升器(烟台莱州)、丰业变速箱(济宁兖州)等一大批优秀的专业化配套企业。
(四)培育了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目前,我省农机制造企业有20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有450家左右,涌现出了雷沃、五征、华夏、巨明、金大丰等一大批知名农机企业。其中,包括以雷沃、五征为代表的致力农业全程机械化装备的综合性农机装备企业,以华夏、巨明、科乐收、华盛中天为代表的聚焦于单环节产品的农机企业等。
(五)形成了山东省农机装备优势产业集群。山东产业集群以潍坊为中心,以雷沃重工为龙头,致力于农业全程机械化装备开发,大中小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植保机械、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装备等,产品规模均居全国首位。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着力推进了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贯彻落实《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中关于智能农业装备的安排部署。省农业农村厅与省财政厅联合,从2015年开始,相继实施了农机研发创新计划和农业(农机)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注重农机化与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有机结合,研发创新了一批关键急需、新型智能农业生产机械装备,优化提升了一批技术先进、功能适用农业生产机械装备,验证示范了一批复式高效、质量可靠农业生产机械装备,打造形成了一批农机科技创新团队,引领推动了农机化转型升级。目前,省财政已投入研发资金3.4亿元,共设立研发创新项目280个,研发成果获国家专利62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1 项,已形成样机212个,新工艺183项,82%的研发成果得到转化应用。省科技厅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及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工作,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大力开展协同创新,使我省农机装备科技水平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依托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了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并给予500万元建设经费支持;启动实施了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智慧农机专项,已择优立项16个项目,支持科研经费8000余万元;支持青岛农业大学等5家企事业单位牵头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专项项目7个,获得中央财政经费支持15283万元,有力推动了农机装备核心技术、关键部件研发能力提升和农机产业新旧动能转换。
(二)大力强化了高端高效、先进适用农机化机械装备推广应用。我们把技术推广作为推进农机化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手段。深入开展了示范创建活动,精心组织开展了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 化示范创建,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加速提升耕种收关 键环节机械化,着力补齐秸秆利用、高效植保和粮食烘干机械化 短板;启动实施了“两全两高”(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农机化示范创建,加快种养加机械化发展,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机器换人”。目前,全省已创建国家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67个,省级“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示范县37个。深度开展技术推广,以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为重点,加快保护性耕作、水肥一体化、宽幅精量播种、农机深松、经济作物机械化等先进适用 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步伐,化盆景为风景,引领推动全省农机化提档升级。创新完善服务机制,大力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 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精心组织农机跨区作业,积极推进托管服务、订单作业和“互联网+农机作业”等现代化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农机服务规模化、集约化、精准化水平,不断激发农机化发展新动能。
(三)注重发挥了农机化扶持政策导向作用。我们把农机化扶持政策作为推进农机化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导。注重发挥农机 购置补贴补优补绿补新导向作用,重点补贴发展了大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水肥一体化机械等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装备发展,用于补贴先进高效装备的资金,每年都在10个亿以上。在全省全面推行了农机报废更新试点,老旧农机报废量占全国报废总量的80%以上。积极争取农业农村部支持,在全省开展了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装备、大蒜播种机、植保无人机和设施大棚进行了试点补贴,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农机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链能力
抓好《山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山东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落实,重点发展大功率拖拉机、变量施肥播种机、高速栽植机等高端农机装备等。支持潍坊市加快开发生产高端智能农机,建设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基地;莱芜市打造全国知名的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装备产业基地;日照市重点发展智能大功率拖拉机;临沂市重点突破高端智能精量植保装备;济宁、聊城、德州市加快发展特色农机具装备,向高端智能农机具转型。
(二)加快创新驱动,做大农机产业集群
组织实施好国家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和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创建工作,树好农机化发展样板,稳步推进智慧农机建设。进一步强化与有关部门的协同、联动,积极整合高校院所、企业科技资源,围绕破解当前我省农机装备智能化程度低、高端零部件研发能力不足等问题,持续加大科研攻关力度,不断缩小与国外主流产品差距。鼓励潍坊市发挥山东省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作用,创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集聚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为农机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科技撑。
(三)关于农机行业留抵税额的有关情况
为支持农机行业发展,减轻农机行业税负,国家在1994年施行增值税暂行条例时,明确农机行业适用13%的低税率,并于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下调至11%、10%、9%,同期标准税率则分别为17%、16%、13%。农机行业因享受低税率优惠政策导致出现“低征高扣”,造成税负倒挂。另外,我省农机行业产品附加值较低,无法弥补增值税税率“低征高扣”造成的税负倒挂。上述两个因素是导致农机行业形成留抵税额的主要原因。
一是存量留抵税额退还情况。2018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2018年退还部分行业增值税留抵税额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70号),对部分行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予以退还,同时明确,退税规模采用总量控制的方式实施。2018年,国家分配给山东(不含青岛)的额度仅有58亿元,而全省符合退税条件的应退税额超千亿,仅潍坊市应退税额就达百亿,潍坊市全部退税额度仅为7亿元。潍坊市坊子区努力克服地方财政压力大(2018年坊子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75亿元)、退税额度限制等困难,退还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2.09亿元留抵税额。
二是增量留抵税额退还情况。2019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39号)《关于明确部分先进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84号),允许退还企业的增量留抵税额,雷沃重工等农机行业可就符合条件的留抵税额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退税申请。2019年9月份以来,潍坊市已分别退还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五星车辆厂、科乐收农业机械(山东)有限责任公司、山东萨丁重工有限公司增量留抵税额434万元、736万元、1499万元。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上述企业历年均产生新增留抵税额,多年未在当地缴纳增值税,企业收到的退税系当地其他企业缴纳的税款,当地财政压力较大。
三是强化服务抓好政策落实。2018年以来,省财税部门多次向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反映农机行业退税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2019年国务院减税降费专项督导过程中,雷沃重工也向督导组反映了上述情况,国务院督导组也对其进行了解释。为更好地解决农机行业留抵退税问题,建议农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逐步消化存量留抵税额。另外,国家也正在积极推进增值税改革,逐步简并增值税税率,可较好地解决农机行业“低征高扣”问题。省财政厅将会同税务部门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更好地服务企业,并认真抓好政策落实,充分释放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