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议》收悉。该建议围绕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矛盾,提出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意见措施,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近年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立足自身职能,在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加快推进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答复如下:
一、开展的工作
(一)大力开展省级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围绕以“四新”促“四化”,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术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宗旨,以促进就业创业、提高院校学生和企业职工技术、技能为目标,充分整合企业、高等院校(含高等职业院校)现有实训资源,从2017年起,开展了省级新旧动能转换行业(专项)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每年认定10个省级新旧动能转换行业(专项)公共实训基地,大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为推进我省制造业质量升级、技术升级、产业升级提供人才保障。截至目前,共认定了30家省级新旧动能转换行业(专项)公共实训基地,对全省高等院校学生、企业职工的实训工作形成了有力保障,切实提高了高等院校学生和企业职工的技术、技能。
(二)支持我厅管理职业院校成立职业教育集团。通过联合相关院校、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支持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围绕山东省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和职工培训等相关工作,组建了山东省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支持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山东省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发展、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培养、技术服务等相关工作,组建了山东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支持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山东省虚拟现实专业建设与发展、虚拟现实人才培训培养、技术服务等相关工作,组建了山东省虚拟现实职业教育集团。通过支持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探索招生与招工一体化,产教融合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人才培养模式“职场化”特点,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形成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以企业和行业为依托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实现产业链与职业教育链之间的优势互补、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三)精准开展企业人才培养。前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据调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才需求缺口较大。有2500余家企业填报了人才需求情况,人才需求总数近9万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有关部门建立了工作对接机制,引导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和企业人才需求,及时调整实训项目、实训教学计划。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打造公共实训基地体系。紧密结合新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展变化,以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制造业发展规划为主线,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点,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意见》,进一步整合重点企业、职业院校资源,加快建立适应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公共实训基地体系,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建设制造业公共实训基地300个左右。
(二)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做大做强。支持厅管三所高职院校加强与西门子、华为等知名企业的合资合作,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实体化运行,促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解决制造业人才培养存在的创新理念不先进、体系不健全、技能指导师缺乏等问题,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的高技才。
(三)建立体现技能价值的分配机制。鼓励引导企业根据高技能人才需求情况,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岗位技能津贴制度。探索运用多种分配方式,完善“技高者多得”的技能人才收入分配制度,提高技能劳动在一次分配中的比重,实行职工技能水平与薪酬待遇挂钩。鼓励企业对具备创新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和业绩突出的优秀技能人才,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