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工业大数据中心”在山东落地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就数字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提出的宝贵意见。我厅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办理工作,并会同省大数据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工业大数据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也是工业互联网的价值核心,正在对制造业生产方式变革、运行模式优化、生态体系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15年,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 号),在国家层面明确推动大数据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全流程各环节的应用,建立面向不同行业、不同环节的工业大数据资源聚合和分析应用平台。我省是工业大省,产业门类齐全,数据资源丰富,具备发展工业大数据的基础条件。工信、大数据等部门高度重视,大力推动工业大数据发展,赋能制造模式变革和工业转型升级,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省工信厅牵头制订了《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项规划(2018-2022年)》、《山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着力打造面向大数据的共性技术攻关平台、公共服务支撑平台、第三方机构检测认证平台,推动制造业和大数据深度融合,赋能工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强化平台培育。省工信厅着力构建“个十百”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海尔、浪潮两个“双跨”平台入选全国十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煤工矿“亿矿云平台”、海科化工“双创赋能平台”等14个项目入选国家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数量居全国第一。培育了7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山东博远“紫菜云”平台通过数字化改造盘活存量、创新传统模式孕育新动能的经验做法被中财办和新华社采用。
三是降低用电成本。省大数据局牵头制订《山东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对符合规划布局,服务全省乃至全国的区域性、行业性数据中心,用电价格在每千瓦时0.65元的基础上减半,通过各级财政奖补等方式降至0.33元左右;制订《山东省数据中心用电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等配套措施,对服务区域广、辐射带动强的区域性、行业性数据中心,根据其实际用电量和产业带动作用给予用电补助。
四是夯实基础支撑。省大数据局启动编制我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加快建设云(主要包括各类云计算中心、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平台等)、网(主要包括5G移动宽带网络、新一代高速光纤网络等)、端(主要包括省市联动统一物联网平台、智慧城市载体设施等)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为各类大数据中心建设夯实基础支撑。
东华水泥携手阿里云建设的“水泥工业大脑”,打通了水泥物料、生产、运营、销售等全产业数据链,在不改变现有设备工艺的前提下,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构建智慧数据模型、激活数据潜在价值、显著改善能耗指标,实现了水泥智慧生产流程再造,为行业转型发展提供了生动实践。省工信厅、省大数据局支持东华水泥推广先进经验,打造可复制的智慧水泥“齐鲁样板”,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动平台培育,提升工业大数据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引领和区域协同带动作用,持续开展“个十百”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行动,完成3年100个面向行业、特定区域、特定工业场景的行业平台培育总体目标。支持东华水泥工业大数据项目创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发挥对水泥行业的辐射带动和对企业的赋能提升作用。
二是推动网络建设,增强工业大数据中心支撑保障能力。支持济南、青岛、威海等市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快5G网络部署与应用示范,今年全省5G基站新增4万个、达到5万个;加快 IPv6网络升级改造,引导企业加快内网改造升级,实现更为广泛的互联互通,提升工业大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
三是推动数据开放,强化工业大数据中心信息资源汇聚。持续开展“云行齐鲁”企业上云活动,抓好云服务券兑付,加快推动企业设备上云,为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打好基础。健全公共数据开放机制,提升数据开放平台服务支撑能力,推动省市公共数据、重点领域数据开放,逐步推动将水、电等主要公共服务数据纳入开放范围,为工业大数据中心建设提供充足的数据资源。
四是推动数据交易,完善工业大数据中心上下游产业链。探索建立数据资源多元归集、开放流通和社会应用机制,打造数据交易产业链。支持省数据交易公司加快枢纽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华东数据联盟作用,推动华东地区数据资源整合,力争建成跨区域、综合性大数据交易流通平台,为工业大数据中心运营打造完整的产业链。
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就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继续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