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您提出的《关 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 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一、乡村文化振兴开展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 板,省文化和旅游厅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科学谋划,认 真部署,全力推动工作顺利展开,全省乡村文化和旅游实现繁荣 发展。
一是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程为基础,夯实基层 公共文化服务阵地,1800多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69000 多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建成。
二是以实施文化产品向基层延伸工程为抓手,打通公共文化 服务最后一公里。增加重大文化惠民项目服务“三农”内容,积 极发展流动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延伸。每年实施 “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年均送戏下乡6万场以上。持续组织 开展全省冬春文化惠民季活动,引导县级以上(含县级)文化部门 精心打造文化品牌活动,丰富基层特别是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实事项目,2015-2019 年连续五年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村级文化设施建设予以扶持,带动 市县财政资金投入32亿元;提升县级文化馆流动服务能力,投 入1200万元为58个省财政困难县(沂蒙革命老区县)文化馆全 部配齐流动文化服务车。
四是实施“非遗助力脱贫、促进乡村振兴”工程。自2018 年与省扶贫办共同出台《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 兴”工程实施方案》后,连续三年每年评选20个“非遗助力脱 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街道),充分发挥非遗带动贫困 地区群众居家、就近就业脱贫的优势,探索“非遗助力脱贫、推 动乡村振兴”工作经验与模式。
五是开发非遗衍生品助力扶贫。全省共有202个传统工艺类 省级非遗项目,我们鼓励各地探索“互联网+非遗”、“互联网 +传统工艺”,仅2019年,全省各地共依托传统工艺类省级非 遗项目,开发各种非遗衍生品1800多个,乳山市整合乳山镂 绣、乳山柳编、乳山剪纸等优秀非遗文化特色资源,通过电商 “平台+商家”的。2。模式,与“淘宝” “天猫”等品牌整合营 销效果显著;龙口粉丝传统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一一烟台双塔 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龙口粉丝生产基地、粉丝行业唯 一的上市公司;临沐县草柳编,2014年实现出口达1.47亿美 元,占全省柳编出口的48%,占全国柳编出口的26%;聊城市东 昌府区路庄村,全村730多户,几乎家家做葫芦生意,现在是中 国最大的葫芦产品集散地;肥城市聚集了全国85%的桃木雕刻大 师,是全国最大的桃木雕刻产品市场。
二、下一步打算 ’
你提出的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方面的建议,对我们下一步工作 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针对您的建议,我们下一步将重点加强以 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布局,夯实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积极争取财 政支持,不断加大经济薄弱地区和乡村的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继续完善镇、村两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实现基本覆盖 目标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服务效能的发挥,逐步完善省市县乡村 五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网络。继续发挥好基层文化阵地作用,完 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为基层文化爱好者提供书法、绘 画、广场舞等活动场所。
二是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数字化服务能力。在全省逐步推进 省、市、县三级“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该平台通过构建覆盖 全省、互联互通的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将全省公共图书馆、 文化馆的各类资源放到互联网“云”端,结合线上报名、线上评 选、线下参与等方式,实现全省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菜单式、点 单式、预约式供给创新,打造互动便捷的数字化“文化超市” O 通过数字化的云服务模式,使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的群众可以便 利地享受到原来只有城市居民才能享受的文化服务,努力消除城 乡“数字文化鸿沟”,进一步缩小公共文化服务区域性差距。:
三是推进文旅融合,打造乡村文旅品牌体系。紧密结合山东 特色文化内容,以全省的文化艺术品、风味美食、民间艺术品、
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品、当地特产等特色旅游商品为基础,在 “好客山东”和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主品牌下,加大宣传推广, 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品牌体系。同时,重点培育和 建设红色旅游IP项目和精品线路产品,形成红色旅游产品体系。
四是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明。继续深入实施“十三 五”古籍保护规划,完善“图书馆+书院”模式和乡村(社区) 儒学计划,利用全省尼山书院联盟,推进全省尼山书院标准化建 设和乡村、社区儒学讲堂建设,进一步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 文明乡村、文明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五是锻造文化队伍,强化人员保障。督促各市严格按照中 央、省有关文件要求,落实乡镇文化站1-2人的编制;鼓励各地 公共文化机构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益岗位;加大乡村文化志愿服 务队伍建设,推进文化志愿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使其成为公共 文化服务队伍的有效补充;继续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养工 程,督促指导各级文化部门、单位结合本地实际,抓好本地公共文 化队伍培训;将庄户剧团吸纳到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中来,扶持他们 参与文化下乡演出,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生力军。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0年5月29日
(联系处室:公共服务处)(此件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