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铸造行业环保升级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省铸造行业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为全省铸造行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现答复如下:
铸造作为装备制造的重要前端工序,直接决定着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我省铸造规模位居全国前列,据不完全统计,企业总数超过4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00余家,年生产铸件近500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0亿元左右,约占全国的10%。尽管规模总量较大,但我省铸造行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中低端产品过剩、产品研发设计能力不强、工艺与设备水平落后,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部分企业甚至还停留在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现象突出,严重制约装备制造强省建设步伐。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趋紧,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行动的深入实施,我省铸造行业加快转型升级的需求更加迫切。
一、推动全省铸造行业高质量发展所做的工作
铸造关系全省乃至全国制造业发展大局。省工信厅以绿色发展为目标,积极引导企业实施设备改造,推动烟尘治理和废砂废渣利用,力促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高效、绿色发展。
一是高标准加强铸造项目管理。去年,省里密集出台多个政策文件,对铸造行业新上项目实施严格管控。省工信厅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工作要求,会同省发改委印发《关于严控新增铸造产能的通知》,对铸造项目管理工作进行部署,严控新增铸造产能。同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项目管理不“一刀切”,引导企业在不新增产能的情况下积极实施技术改造,更新生产设备,加强技术创新,淘汰落后工艺和装备,实现高效、节能、绿色发展。鼓励企业之间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产能整合。支持各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基础、市场需求以及能耗总量、环境容量等情况,加强产业谋划,引导企业进区入园,集聚发展。
二是高起点建设铸造行业共享工厂。去年以来,省工信厅联合省财政厅组织省铸造协会、部分市和铸造企业、“好品山东”网络服务平台等多方面力量,积极对接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国铸造协会、德国铸造协会等国内外组织,开展了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在潍坊市规划建设了两个铸造共享工厂,面向装备制造企业提供“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的铸件生产服务。其中,盛瑞绿色智能金属成型区域共享中心规划年产铸件6万吨,对外提供铸造模具设计研发、模具加工、产品铸造、检验检测等服务,可将安丘市及周边的铸造企业压减20%左右。浩信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计划建设智能铸造生产线4条、智能机械加工生产线6条、废砂再生线50万吨,投产后将形成年产精密铸件800万件的生产能力,可对外提供年生产加工精密铸件200万件、年研发设计精密铸件1000套、年检测铸件5万件次的共享服务,可替代50家左右的中小铸造企业产能。
三是高要求打造山东省铸装工业云服务平台。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模式,由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山东好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山东省铸装工业云服务平台”。平台搭建涵盖铸件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的全产业链服务系统,打通铸造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的对接渠道,形成“协同生产、分散使用、优化配置、制造共享、技术互通”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平台主要功能包括部件定制、制造商城、项目协同、3D模型等8大板块,可帮助企业快速完成产品采购、配套生产、新产品研发试制、标准和技术咨询等,大幅提高产供销效率和产品质量,并通过共享方式解决部分铸造企业产能过剩、设备闲置问题。
二、下步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下一步,省工信厅将积极采纳您的意见建议,创新思路、积极作为,加快推进我省铸造行业环保升级,实现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一是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关于铸造行业环保整治的要求,做好产能管控和错峰生产工作。积极引导省内铸造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更新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加强技术创新,在污染物控制和节能降耗上做好文章。配合发改部门把好铸造项目审批关,严防低水平、高排放铸造项目重复建设。配合环保部门做好“散乱污”小铸造清理整顿工作,指导各市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制定2019年度铸造行业错峰生产工作方案并督促抓好落实。
二是推动国家加快完善相关标准和管理办法。标准和管理政策的缺失是影响行业规范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铸造工业大气排放标准》,在此基础上,修订完善《铸造行业准入条件》,并计划重新启动准入管理工作。省工信厅将密切跟进,及时反映行业情况和企业诉求,推动国家标准和准入条件更加科学、快速出台。
三是打造绿色铸造创新中心,为行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支撑。依托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在我省建立的山东省3D打印暨先进制造创新服务平台和山东省数字化绿色铸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和技术优势,培育山东省绿色铸造创新中心,为全省铸造行业实施数字化设计、轻量化设计、先进成形工艺、绿色制造应用、智能制造升级等提供技术支撑,推动铸造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