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厅:
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180347号提案收悉。根据有关要求,现函复如下:
一、我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情况
自入选中央冷链物流重点支持省份以来,我省以潍坊、烟台、日照、威海、泰安、菏泽6个示范城市为主体,以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和人才培训为重点,探索农产品冷链流通全程温控“不断链”模式。一是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支持70多家冷链企业在冷库、冷藏车、冰柜安装温度、湿度等信息采集设备,购置订单、仓储、运输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企业冷链监控平台。建成山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目前在线企业78家,冷库531个、冷藏车1089辆,在线企业可通过平台的仓储管理、运输管理、信息服务等功能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并初步实现政府对冷链流通监控。二是冷链物流标准化稳步推进。2016年6月份以来,已出台2项国家标准,出台1项地方标准,1项团体标准,1项企业标准。制定企业标准化管理文件94个。推进企业对冷库接货通道、月台等进行封闭改造,购置标准化托盘、保温周转箱(周转筐)等,减少“断链”环节。新增标准化冷库容积122万立方米,新增、改造标准化冷藏车419辆,新增标准化冷柜1833台,新增标准化冷库容积122万立方米,新增、改造标准化冷藏车419辆,新增标准化冷柜1833台,新增国家星级冷链物流企业数量9家,截至目前,全省星级企业家数达13家,总量居全国第一。其中,今年年初,商务部公布的首批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城市及示范企业名单中,潍坊、烟台两市和9家企业入围,我省入围城市和企业数量均居全国首位。三是实施冷链物流千人培训计划。已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专业机构,已累计举办5期冷链物流培训班,共覆盖269家农产品冷链企业的高层管理和操作人员679人次,推广先进冷链物流理念和技术,有力提升了全省冷链行业从业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和实操能力。四是冷链经营模式创新发展。家家悦集团通过实行基地冷链对接源头采购、温度带管理全程冷链监控,辅以标准化周转筐和全程不倒筐运输,形成了自农产品基地、运输、配送仓作业、配送、门店陈列等纵向一体化全程冷链模式,农产品损耗降低23%。烟台市建立栖霞苹果冷链物流云数据平台,融入苹果生产加工、仓储管理、物流运输等各环节数据,实现冷链数据互联、产品互联、信息互联,形成栖霞苹果平台支撑型全程冷链模式。淄博乐物信息科技公司依托“两端一链”业务模式,前端在农产品原产地建设乡镇共配中心,终端在社区建设配送网点和体验店,依托乐物网电商物流港,实现生鲜农产品基地直供、仓储代管、分拣包装、物流配送的电商供应链全程冷链模式。
二、苹果产业冷链物流建设情况
支持冷链物流示范县建设助推苹果产业升级发展。苹果产业冷链流通是我省重点支持推动的领域。2017年支持烟台市依托烟台苹果资源优势、品牌效能和产业基础,以标准化建设为牵引,着力打造以栖霞为主的苹果冷链物流示范县,带动栖霞苹果全产业链拓展,扩大烟台苹果的影响力和美誉度。目前,各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制订实施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指导修订完善了《气调库管理规范》团体标准,为新扩、改建标准化冷风(气调)库和标准化苹果储藏箱提供技术支撑。依托试点企业先行先试标准化苹果储藏箱,实现农户从产地采摘装箱到运输到储存不倒箱,减少苹果重复装卸所产生的损耗,提高苹果价格指数,逐步淘汰老旧破损、标准不一的储藏箱,2017年标准化储藏箱普改率达到30%,2020年前普改率达到60%,租赁率达到30%。二是推进信息化建设。整合应用栖霞苹果物联网监管平台,通过农事记录、视频监控、温度数据采集、车辆监控、ERP管理等方式对苹果产、加、储、运、销各环节进行透明化管理,实现栖霞苹果从“生产、出库到消费”全程监控。三是提升改造基础设施。目前栖霞市已建成冷风(气调)库729座,年储藏能力达到150万吨,苹果冷链运输率达到65%,腐损率控制在20%以内。今年继续鼓励规模龙头企业投资1亿元新建标准化冷风(气调)库3.5万吨,更新部分叉车、货架、标准化储藏箱、冷藏车等设施设备,保障全程冷链流通。
三、下步打算
(一)扩大冷链物流监控覆盖面。推动更多冷链物流企业入驻平台,提高冷库、冷藏车、冷柜监控率、在线率,扩大对冷链物流各个环节温度监控覆盖面,积极探索省级农产品冷链物流平台可持续运营模式,更好地发挥冷链资源整合能力,为全省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信息化、标准化服务。
(二)开展地方标准制修订和应用。支持制修订不少于3项地方标准、团体标准或企业标准。开展专业冷链物流的标准化示范提升工作,指导企业严格按照冷链物流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和管理。选取全省交易额前十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冷链物流试点企业为样本,开展冷链流通率、冷链运输率以及流通损耗率的测算统计工作。
(三)继续开展行业培训。2018年计划培训规模500人次,分别面向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开展新形势、新政策、新趋势、新标准培训和保鲜技术、从业人员冷链设施标准化操作实操培训。
山东省商务厅
2018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