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济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于永生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 推进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
时间:2018-12-13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山东省政府网:于市长,您好。济宁是一座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省里作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部署,对济宁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请您给我们介绍下,济宁是如何推进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

  于永生: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济宁市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重要讲话精神,抢抓系列重大发展机遇,全力以赴抓落实、求突破,努力改变产业底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1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9.3:45.1:45.6。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较2013年提高8.7个百分点、连续5年居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由23.6%上升到30.6%,煤炭业税收占比下降到29.9%,制造业税收占比提升到22.9%。

  一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结构调整。研究确立了新旧动能转换“1+5+N”总体布局和“5+5”产业布局,全力打造转型发展先行城市。推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研学旅游产业集群、济宁高新区科技金融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等4大产业集群入选省首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6家化工园区通过省政府认定,位居全省第2位;如意纺织全流程智能工厂项目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济宁新材料园拿到了全球首张石墨烯产品认证证书。全面开展“项目落实年活动”,推行“1+2+12”指挥部机制,建立了以十大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为重点的“10+1”重大项目库,532个市库项目开工率达到98.8%、完成投资824.5亿元,33个项目纳入首批省优选项目、平均单体投资规模28.7亿元。实施“510”企业培育工程,5家企业入选全国“瞪羚”企业、9家入选全省“瞪羚”企业。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技术中心19个、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6家。成功发行全国首支新旧动能转换债券“18兖矿MTN008”,率先开辟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的新渠道。

  二是厚植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战略支点。成立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作为国家记忆工程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成功落户我市,建成世界儒学文献资料收藏中心。连续办好国际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国际中学生儒学辩论大会、全国大学生论语大会等活动,特别是今年央视中秋晚会成功举办,进一步增强了我市的国际影响力。“乡村儒学讲堂”经验得到中宣部肯定,“图书馆+书院”模式在全省推广。尼山圣境一期建成开放,孔子博物馆主体工程竣工,“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维修工程和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有序推进。高标准编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积极推动以竹竿巷片区为主的“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启动建设运河总督衙门、济州古城等项目,全力再现“运河之都”人文风貌。

  三是聚焦重大事项争取,拓展发展空间。国务院批准核减我市采煤塌陷基本农田17.1万亩;国家能源局批复我市建设光伏发电示范基地,综合利用塌陷地2万余亩,目前,基地7个项目均已并网运行,每年可实现清洁能源发电量约5.5亿度、节约标煤约18.8万吨。设立采煤塌陷地治理中心,建立市采煤塌陷地治理研究中心和试验基地,积极争取微山、邹城被列入全国重点采煤沉陷区、获得1.5亿元无偿资金支持。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共治理采煤塌陷地29万亩。聘请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编制煤炭工业新旧动能转换发展规划;与山能集团、兖矿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设兖矿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山能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在做精煤炭主业、做强非煤产业上率先突破。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煤炭企业非煤累计收入1569.3亿元、增长13.3%,占全行业营业收入的71.1%。

  山东省政府网:于市长,正如您刚才提到的,济宁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那么,请您给我们介绍一项济宁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具有首创意义的举措。

  于永生:新旧动能转换是一项涉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工作模式等多方面的革命性变革,需要新思维和新方式。我们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牢固树立敢为人先意识,敢于打破惯性思维方式的禁锢,特别是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新旧动能转换可视化督导服务平台,搭建起企业沟通政府的桥梁,政府服务企业的窗口,推动政府服务企业“看得见、摸得着”。可视化督导服务平台,通过新动能网站、可视化督导服务系统、手机APP三部分,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送服务。自2018年4月上线以来,平台累计注册企业12749家、日最高访问量达1万余次。

  通过平台,最新政策精准送达。平台设置“惠企政策”超市,按照税收、科技、人才、土地、金融等政策动态分类,通过“政策图说解读”和“每日一听”栏目向企业提供图文和语音信息。目前,平台已上线30个部门共计2100余条优惠政策、向企业推送政策2500万次,有效解决了企业不知晓最新政策、不知如何享受政策红利的问题。

  通过平台,项目问题即时应答。企业只需在平台上提交项目建设问题,平台就会立刻启动问题解决系统,分类形成问题清单,并转至相关县市区、市直部门3个工作日内办理回复。对入库的重点项目,政府部门通过视频随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平台上线以来,共受理项目问题342个,为33个项目落实土地指标4240.5亩、25个项目解决资金16.25亿元,帮助企业在人才招聘、手续办理、水电气配套等方面解决了系列问题。同时,我们还开通了7712345企业服务专线,受理企业经营类问题247个、已全部办结,企业满意率达到100%。

  通过平台,企业服务一站到位。平台通过手机APP向企业提供“7通1包”套餐服务。7通分别是政策通、技术通、银企通、服务通、资讯通、项目通、企信通,构建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系统。“公益包”,涵盖各类企业办公实用软件,帮助企业有效提高办公效率。

  新旧动能转换可视化督导服务平台,全力打造“全省最优的服务品牌”,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巨轮扬帆起航。欢迎大家登陆济宁新动能网站了解更多信息。

  山东省政府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力打造好园区这个主阵地。济宁市在园区发展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有什么成效?

  于永生:园区是承接项目、集聚产业、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关键平台。目前,我市形成了以高新区为龙头,14家省级园区、2家市级园区为支撑的园区发展格局。2017年园区营收、利润、利税分别达到4400亿元、295亿元、420亿元,占全市的65%、70%、65%,园区已成为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制定出台支持园区改革创新开放发展23条政策措施,市财政每年拿出2亿元支持园区转型升级。持续完善规划体系,推进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城镇规划、土地规划、配套规划、区域环评相衔接,确保新上项目按照规划科学布局,确保项目往顶端突破、产业往高端发展。

  二是创新体制机制。逐步理顺园区和镇街关系,推进园区社会事务分离,保证园区集中精力抓经济;全面落实全员聘用、绩效工资、竞争上岗等制度,以体制创新促效率提升。探索“亩产论英雄”改革,对一些投资规模大的好项目,按投资进度分批次保障用地需求。

  三是突破产业项目。实行“一区(一园)一业(或两业)一所”,推进各园区逐步形成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协调配套的产业格局。围绕主导产业抓好建链强链补链项目招引,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开发区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57个、10亿元以上项目23个。推进开发区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前三季度全市开发区企业技改项目301个、到位资金总额381亿元。坚守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底线、红线,坚决摒弃对环境影响大、能耗高的低端项目。

  四是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园区道路、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今年年底前将完成2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所有园区实现“九通一平”。统筹规划建设居住、教育、医疗、商业等生活配套设施,园区人气不断聚集,产城融合纵深推进。

  山东省政府网:新旧动能转换除了发展产业和园区,更离不开项目和人才的支撑,济宁在“双招双引”方面是如何突出重点寻求突破的?

  于永生:今年以来,济宁市深入贯彻落实省赴苏浙粤学习考察交流会和全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大会精神,动员全市上下以改革创新的思路谋划工作,以开放合作的思维配置资源,掀起了新一轮高质量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热潮。前三季度,全市在建招商引资项目582个、其中新落地项目429个,当年累计到位市外国内资金308.93亿元。世界500强企业在济宁设立投资项目达到96个,比亚迪、华为、京东、中兴、中建国际等巨头先后在我市投资。

  一是高位推进双招双引。相继出台营造更优营商环境25条意见、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12条意见、优化营商环境“十条禁令”,打造优质高效营商环境。实施招引项目领导干部负责制,推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重点项目、一个市级领导、一个服务班子、一套推进方案,坚持一抓到底,确保项目引进来、落得下。

  二是创新招引体制机制。在全市十大产业招商办公室基础上,新增市工商联为产业招商办新成员,发挥其联系广泛的优势,开展工商联会员企业招商。设立对接浙商驻杭州联络处,实行派驻专人和轮值驻点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拓展以杭州为中心的浙江地区优质资源。加快构建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商会协会为桥梁、驻外机构为窗口的“四位一体”招商网络。

  三是精准开展推介活动。举办重大基础设施、华为高峰论坛、北京投资合作、儒商大会•嘉宾东方圣城行等高水平投资合作对接会,签约项目91个、总投资超过1800亿元,投资100亿元的蓝城集团南阳湖农场综合体、投资45亿元的方特主题乐园即将落地。每季度召开政金企合作对接会,累计推介发布新旧动能转换政金企合作项目335个、提供融资支持65.6亿元。

  四是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强化新旧动能转换人才支撑的实施意见》和《济宁市招才引智行动计划(2018-2020)》,为实现济宁转型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聚力突破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加快建设“虚拟人才港”,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博士后创新联盟,新认定9家院士工作站、居全省前列,引进院士3人。借助举办产业发展论坛、技术对接洽谈会等学术活动以及孔子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招引人才,依托创新创业平台聚集人才。大力推进国外人才引进工作,今年以来执行引进外国专家项目83项,引进外国专家209人次。

  山东省政府网:近年来,济宁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重要支撑。请您简要介绍下有关情况。

  于永生:济宁市着眼于城市长远发展,确定了“一核引领、两环支撑、三带协同、四城驱动”的中心城区建设重点,以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全域均衡协同发展。

  “一核引领”指的是把太白湖新区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主中心。重点发展高端金融服务、商务办公、总部经济,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CBD),打造市级行政、教育、文化、金融、商务功能核心区。

  “两环支撑”指的是生态环和交通环建设。生态环围绕治理采煤塌陷地、优化城区生态功能,重点实施治水、增绿,建设公园绿地、河道绿廊、生态湿地等,形成“一环八水绕济宁,十二明珠映古城”城市大生态空间格局。交通环重点建设“一环六联”城市快速路,同步完善智慧交通系统并投入使用,织密“十二横十纵”的城市道路网,形成快速路系统。加快建设鲁南高铁、济宁新机场及新机场高速,构建空港综合交通枢纽。

  “三带协同”指的是推动运河文化经济带、洸府河生态休闲带、泗河绿色发展带协同发展。运河文化经济带抓住国家城市双修试点机遇,实施大运河、老运河等城市河道及周边地区提升。建设运河文化旅游带,恢复重建运河总督衙门、历史文化街区,与太白楼、将军桥相呼应,展现“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的独特魅力。洸府河生态休闲带以洸府河为轴线,建设滨河公园和城市绿道。以休闲带连接老城区、济北新区、高新区、兖州西城区、颜店新城、新机场、高铁东站,串联十里湖、九曲湖、南阳湖田园综合体等生态空间,形成“百里洸河风光带”。泗河绿色发展带依托泗河廊道联动高新区、兖州工业区、邹西工业新城、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发展“四新”产业,提振园区建设;加快泗河综合治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四城驱动”即建设蓼河新城、运河新城、西部新城、颜店新城,使四城成为中心城区发展的新引擎。蓼河新城以高新区为开发建设主体,通过蓼河两岸综合开发统筹片区建设、水系治理,规划独角兽岛,建设科技新城。运河新城以任城区开发建设为主体,以传承运河文化为主脉,大力发展信息产业、金融商贸、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开发建设凤凰台新城组团,打造运河段城市最美岸线,叫响“运河之都”品牌,带动城市西跨。西部新城以经开区开发建设为主体,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中心的西部产业新城,发挥东接任城、西连嘉祥的纽带作用。颜店新城以兖州区开发建设为主体,起步阶段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借鉴雄安新区规划理论,建立新区规划指标体系。

  山东省政府网: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新经济,各地不再拼土地、税收这种“硬优惠”,而是更加看重发展的“软环境”,请问济宁在这方面有哪些经验能与大家分享呢?

  于永生:现在有一种现象,同样一个好政策,放到好的政务环境中,往往立即产生效果。因此,我们强调把创优环境作为制高点、生命线,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精简高效的政务环境。今年2月份,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2017)”,对中国285个城市的政商关系健康指数进行了排名,济宁市位列第31位,在山东省仅列济南(第30位)之后。

  一是创新审批体制,实施“市县同权”。在全省率先实施行政审批“市县同权”改革,市级现有236项行政许可事项中,除上级部门委托行使的9项外,其余227项全部下放至各县(市、区)、功能区同权办理,“市县同权”比例达到96%,有力促进了审批服务提速升级。自8月份实施“市县同权”改革以来,截至10月底,各县(市、区)、功能区已办理近4000件原属于市级权限的审批事项,改革红利充分释放。

  二是持续削权减权,压缩审批时限。全年分两批削减行政权力186项(取消175项、下放11项),调整200项,承接962项;组织开展行政审批提速专项行动,在前期审批时限已经压缩一半的基础上,对现有行政许可办理时限再压缩至少50%,市、县行政审批事项承诺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限压缩至少75%,最多压缩到90%,平均办理时限由21.1天缩短至4.6天,平均时限位居全省前列。

  三是大力实施“3330”改革,破解痛点堵点问题。“3330”是我市在全省“3545”改革基础上,进一步自我提标、自我加压提出的改革目标,即:3个工作日完成不动产交易登记、3个工作日完成企业开办、30个工作日完成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在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目前,通过大力实施不动产交易、纳税、登记“三合一”流程再造,推进工商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社保登记、银行开户等企业开办“五环节”流程整合,强化工程建设项目联审联办机制落实,“3330”改革取得了明显阶段性成效。市区6处不动产登记大厅全部实现交易、登记、缴税“一窗受理、全城通办、一次办好”,各县市区均具备了3个工作日完成企业完整开办条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再造成效显现。

  四是推行“五个一”模式,优化政务服务。政务服务大厅“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市级896项权力服务事项分别纳入基本建设项目、商事登记等7大综合受理窗口,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办理、统一窗口出件、免费邮寄到家”;民生领域“一链办理”,分两批推出“为您着想”联办服务指南,形成“我要开幼儿园”“我要办培训学校”“我要建码头”等43个项目“一链办理”流程图和办事指南;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部行政许可事项和114项依申请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上半年市级行政许可网办情况居全省第6、网上咨询情况居全省第4;政务热线“一线连通”,完成54条政务服务热线整合工作,整合规模和力度均居全省前列;贴心帮办“一次办结”,市、县两级组建445人的帮办代办队伍,为企业群众提供“保姆式”贴心帮办代办服务。


(责任编辑:李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