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为推动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每年都制定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年度行动计划。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年度行动计划的要求,山东省政府办公厅每年印发山东省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行动计划。
今年,全面落实全省质量工作会议、品牌建设大会精神,加强质量强省和品牌建设。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6年7月8日印发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103号,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夯实质量品牌工作基础,完善质量发展机制,优化质量发展环境,提升质量供给水平。主要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质量基础建设
《行动计划》突出了质量基础建设。通过加强计量、标准、认证、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充分发挥计量的基础作用、标准的规则作用、认证认可的桥梁作用、检验检测的服务作用,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
《行动计划》强调企业质量主体地位。要求加强分类指导,实施精准服务,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企业标准体系、计量管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强企业质量管理。深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打牢质量人才基础。从技术支撑、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夯实企业质量基础。重点加强对一线工人培训,打造一批“齐鲁工匠”。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行动计划》提出持续推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启动实施“十个一百”科技创新工程,提升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在重点领域突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促进制造业整体素质提升。加强企业技术机构的培养壮大,有效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市场转化,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组织开展“标准化+”行动,发挥标准化在制造业、安全生产、生态文明、现代农业、城乡协调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日用消费品、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支撑引领作用。
深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推进“万千百十”行动计划。做好省长质量奖评选和山东名牌认定,开展“山东工业之最”、“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等主题活动,推动“食安山东”、“好品山东”、“好客山东”等品牌建设,选树一批在质量、创新和效益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品牌。实施外贸“优进优出”,加强外贸基础建设,培育外贸竞争优势。
三、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行动计划》提出,加快实施“现代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工程质量、大气环境、电子商务产业”质量提升六工程,全面提升质量供给水平,以增品种保障基本消费,提品质增加优质消费,创品牌满足高端消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供需相匹配”,提高我省产品竞争力。
在现代农业质量提升方面,继续推动“三品一标”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在服务业质量提升方面,培育形成一批凝聚齐鲁文化特色的服务品牌和精品服务项目,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在工程质量提升方面,不断强化施工质量过程管控,提高建筑质量水平,打造精品工程。在大气环境质量提升方面,构建全防全控的环境安全防控体系,持续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在电子商务产业质量提升方面,鼓励企业采取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扶持山东跨境电子商务新型业态做大做强。深化与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的合作,加强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电商聚集发展。
四、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行动计划》注重加强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开展“质检利剑”消费品专项打假活动、“红盾护农”行动,保持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高压态势。开展“守护舌尖安全”整治行动、锅炉安全和大型游乐设施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扫雷行动”等专项治理,强化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严查彻办大案要案,切实解决一批政府关切、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质量问题。
《行动计划》关注质量品牌发展环境的改善。推动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产品伤害监测和服务质量监测制度,加强质量安全风险研判。加快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山东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施信息共享。加强企业信用分类管理,定期发布质量失信企业名单,建立实施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强制退出机制。综合运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及时发布各类信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有利于质量和品牌发展的社会环境。
《行动计划》强调创新发展,用质量、品牌建设水平的提高促进我省经济发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符合全省质量工作会议、品牌建设大会精神。《行动计划》要求各级、各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调配合、强化督导考核。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质量、品牌、标准化发展规划,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做到全省上下联动,目标一致,行动统一。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强质量共治,形成质量强省建设的强大合力,确保各项措施整体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要素的经济发展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