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改委副主任宋军继谈蓝黄“两区”战略的引擎带动作用
【 字体:
打印
时间:2012-02-23 16:29 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主持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战略如两个强大的引擎,为山东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请问宋主任,“两区”对山东经济的带动引擎作用是否已经显现?


  宋军继: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两大战略的组织实施,统筹谋划,全力推进。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两区”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统一思想,迅速行动,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两区”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呈现出投入力度大、增长速度快、质量效益好、发展后劲足的良好态势。2011年,“两区”实现生产总值23279亿元,占全省总量的51.2%,同比增长11.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到帐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增速。重点产业加快发展。蓝色经济区海洋生物等6个海洋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预计实现海洋业务收入5972亿元,增长26.6%。黄三角经济区现代农业等5个高效生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80亿元,增长28.7%。园区集聚能力显著提升。“两区”已形成海洋生物、石油装备制造等具有规模优势和产业特色的园区56家。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两区”规划确定的19个海洋科技和高效生态领域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全省海洋领域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达5家,居全国第一位。当前,“两区”建设在推动全省转方式调结构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已成为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两大引擎。

  主持人:2012年是山东蓝黄“两区”强推进、求突破、见实效的关键年。围绕实施两大战略,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以重大项目、特色园区、优势产业集群等为重点,加快培育壮大现代海洋和高效生态产业。请问,目前,山东“两区”重点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为什么要以集群发展模式推进?

  宋军继:蓝色经济区初步形成了以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现代海洋化工、现代海洋渔业等为重点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生物产业发展迅速,科技研发力量雄厚,2011年规模以上企业海洋业务收入预计达到279亿元。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较好,初步形成了青岛、烟台、威海等市的船舶修造和海洋重工基地,规模以上企业海洋业务收入预计达到1866亿元。现代海洋化工产业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潍坊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海洋化工生产基地,纯碱产量占全国的1/6,溴素占全国的90%左右。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业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海洋业务收入预计达到1570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国首位。

  黄三角地区基本形成了现代农业、石油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轻纺工业等一批竞争力较强的支柱产业、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了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2011年,区内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162家,其中产值过100亿的企业有16家。石油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达8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3亿元,占到全国40%以上。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达20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7.4亿元。

  国内外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产业集群式发展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高效集聚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发挥资源共享效应;有利于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相互配套,形成最终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加强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共享科研成果,降低成本,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下一步,我们将针对“两区”实际,大力发展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汽车及零部件等10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布局,加快引导各类要素集中配置,提高“两区”产业集群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主持人:目前“两区”内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如何?

  宋军继:特色产业园是“两区”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今后“两区”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经过努力培育,目前,蓝色经济区具有规模优势和海洋产业特色的园区已达37家,主要涉及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现代海洋化工等领域。黄三角经济区形成了主营收入过50亿元的各类产业园19家,主要涉及石油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轻纺等领域。

  主持人:如何发挥好省级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两区”建设的投入?

  宋军继:加快“两区”建设必须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今年,省里安排了20亿元省级专项资金,加上8亿元的中央财政资金,将集中投向优势产业、特色园区、科技创新平台、未利用地开发等重点领域。我们将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产业投资基金、银行信贷资金、创投基金、社会民间资金投向“两区”建设。组织运营好蓝黄“两区”产业投资基金,引导好投资方向,做好项目推介工作,促进基金规范运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两区”建设的信贷支持,搞好银企对接活动,对支持“两区”建设成绩突出的银行类金融机构给予奖励。

  主持人:“两区”科教力量较强,特别在海洋科技领域优势突出。请问,新的一年将如何进一步整合和发挥好这一优势,切实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宋军继:科技创新是“两区”发展的根本动力。围绕整合发挥好“两区”科技优势,今年将重点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育引进等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年内争取基本建成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主体工程,加快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规划建设,争取国家批准建设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推进黄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围绕现代海洋和高效生态产业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支持引导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科技研发。加快建设胶州湾海水综合利用、长岛海洋科技综合开发等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提高智力支撑能力。重点培养和引进“两区”建设急需的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实用人才,今年力争引进高层次人才150人左右、建设创新团队100个左右。组织开展“海洋专家蓝区行”、“诺贝尔奖大师走进黄三角”活动,推进“中国海洋人才市场”和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引智示范基地建设。

  主持人:建设生态山东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关系到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生态环境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请您谈一下,蓝黄“两区”在生态建设方面发挥着什么作用,今年将会有什么措施?

  宋军继:2011年,我们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海洋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损害补偿工作,在重点流域建立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补偿机制,启动实施了海洋环境修复整治、百万亩湿地修复和黄河大堤百里绿色长廊建设三大工程,为全省生态建设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今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两区”生态建设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加强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建设,尽快编制出台《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保护规划》,继续实施黄三角湿地修复工程,今年再治理修复20万亩;积极推动国家在黄三角地区开展区域性生态补偿试点、在蓝色经济区开展海洋生态补偿试点。二是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制度,健全海陆统筹、河海兼顾、一体化治理机制,加快实施一批海陆污染同防同治工程。三是强化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稳步推进9大集中集约用海片区规划建设,加快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构筑生态环保产业链,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主持人:从2月15日召开的山东省“两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了解到,新的一年,省委省政府将加大对“两区”建设的督导考核力度,请问,为什么要加强考核?具体怎么考核?

  宋军继: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的两个《规划》和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把《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充分发挥绩效评价及考核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两区”建设年度绩效评价及考核办法》。一方面,通过考核对过去的工作作出科学公正的评价,肯定成绩,找准不足,激励大家更好地干事创业。另一方面,通过科学设计考核指标,引导各级各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更高的标准、更科学的办法推进发展,做好工作。

  考核主要采取定量考核、定性考核和群众满意度评价三种方式。考核结果将作为有关市、县(市、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并与“两区”建设专项资金、建设用地用海指标、金融机构信贷额度以及产业投资基金投向等扶持政策挂钩,确保“两区”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责任编辑: 宗刚英
分享
上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