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山东省节约能源“十二五”规划》
【 字体:
打印
时间:2011-12-01 16:39 来源: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1年10月17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节约能源“十二五”规划》(鲁政办发[2011]55号),对全省“十二五”节能工作做了规划部署。这是全国第一个由省政府发布的节约能源“十二五”规划。也是山东省第一次正式编制节约能源五年规划。对深入开展“十二五”节能降耗工作,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一、编制规划的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五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节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编制和实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年度节能计划。”《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编制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和年度节能计划,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编制和实施本行政区域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和年度节能计划。”

  二、编制规划把握的原则

  一是注意把握政策取向。坚决贯彻中央和省有关政策精神。充分体现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和省“十二五”规划建议精神,注意与国家和省相关规划和指标相衔接。

  二是注意创新性思考。分析了“十二五”节能的“六大趋势”,提出建立节能长效机制、实施能耗总量控制、开展能源管理师制度建设试点、建设节能数字化工程、把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作为“十二五”节能的重要抓手等。

  三是注意规划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提出了“五项原则”、“661节能行动计划”、“九大措施”,从区域到产业,从领域到企业,从上至下,力争节能工作有抓手、有内容、有标准、有措施。

  三、规划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十一五”节能回顾、“十二五”面临的形势、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节能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

  第一部分,“十一五”节能回顾。从8个方面(完善节能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科技支撑、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加快企业节能管理创新、发展循环经济、依法促进节能和营造全社会节能氛围等)回顾了“十一五”节能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绩。

  第二部分,“十二五”节能面临的形势。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分析了“十二五”节能将呈现六大趋势:一是节能长效机制将发挥重要作用,二是节能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三是技术进步对节能的支撑愈发明显,四是市场化节能手段将更多被采用,五是全社会各领域节能将全面推进,六是国际化视角抓节能将成为必然选择。

  第二个层次分析了“十二五”我省节能工作的有利条件,一是节能作为基本国策日益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二是转方式调结构为深化节能工作带来重要契机,三是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推动节能创造有利条件,四是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对节能产生积极联动效应,五是节能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选择。

  第三个层次分析了面临的挑战,一是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惯性给节能带来压力,二是能源消费结构单一制约能源系统效率提高,三是人才短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制约节能技术进步,四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导致能源需求上升。

  第三部分,“十二五”节能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基本国策,把节能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着力点,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作为节能的重要抓手,突出工作重点,完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技术进步,强化管理创新,依法推进节能,推动全省节能工作实现新突破,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基本原则:一是推进节能与促进发展相结合,二是总量控制与存量优化相结合,三是技术节能与管理节能相结合,四是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五是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节能目标:建立与我省节能工作实际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节能法规标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监督管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节能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明显改善,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万元GDP能耗降低到0.85吨标准煤,比2010年的1.02吨标准煤降低17%,比2005年的1.32吨标准煤降低35%以上。

  第四部分,节能工作重点。

  “十二五”期间,在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结构节能的同时,节能工作重点实施“661”节能行动计划。即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农业、商业与民用六大领域节能,组织实施节能科技提效工程、节能环保产业培育工程、新能源推广应用工程、节能服务产业促进工程、节能管理数字化工程、节能人才工程等六大节能工程,开展千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促进节能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一)抓好六大领域

  一是强化工业节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节能电机等高端制造业;依托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重点发展太阳能、风电设备等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依托鲁南经济带精品钢、现代精细化工、煤化工、新型建材和先进机械制造业基地,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降低单位能耗;依托济南都市圈新能源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采用先进节能技术改造10大传统高耗能产业,包括电力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石油石化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煤炭工业、轻工业、纺织工业和机械工业等,控制增量,提升存量,拉长产业链,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附加值,降低单位产品能耗。

  二是加强建筑节能。重点抓好新建建筑节能设计和施工,加快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完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

   三是抓好交通运输节能。加强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化运力结构和运输组织方式,推广应用交通节能产品和技术,加快淘汰老旧运输工具,改善交通能源消费结构。

  四是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加强公共机构节能体系建设,强化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推广应用节能技术产品,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改造,抓好公务用车节能,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创建活动。

  五是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淘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和渔船装备,推广高效节能产品,科学制定乡村建设规划,有效遏制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

  六是开展商业与民用节能。抓好商业与居民生活节能,推广使用经济高效的节能产品,商场、酒店等公共场所高效照明产品应用率达到100%。培养节约环保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增强居民节约意识。

  (二)实施六大节能工程

  一是节能科技提效工程。围绕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石油石化、化工、煤炭、轻工、纺织、机械等十大行业,支持燃煤锅炉(窑炉)节能改造、区域大型热电联产、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换热技术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蓄冷蓄热、节约和替代石油、输配电系统、建筑节能等十类节能技术产业化和技术改造项目,提高传统行业能源利用效率。

  二是节能环保产业培育工程。围绕机电设备、换热、余能回收、能量储存、监测控制等高效节能技术产品和装备制造,重点培育100个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园区。以培育节能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促进节能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是循环经济促进工程。发挥重点领域、重点单位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循环经济全面发展,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再制造产业。

  四是新能源推广应用工程。突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四大领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步伐。

  五是节能管理数字化工程。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加强能耗监测分析,提升预测预警能力,增强节能管理和执法水平。

  六是节能人才工程。推进重点企业能源管理师制度创新试点工作,到2015年,至少培养10000名能源管理师。

  (三)千家重点用能企业节能低碳行动

  突出抓好1000家重点用能企业,组织开展节能低碳行动。鼓励企业完善促进节能低碳生产的工作机制,构建全员参与的节能低碳企业文化,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监测,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落实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提出了九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分别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深化节能政策措施、完善节能市场机制、实施能耗总量控制、加快节能科技进步、强化节能监察执法、加大节能宣传引导、严格考核奖惩和加强节能组织领导。

责任编辑:宗刚英